江苏水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江苏水泥>背景资料
  • 暂无资料

南京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

更新日期: 2007年08月23日 来源: 中国江苏 【字体:

前言

    沿江开发是我省面向新世纪、谋求新发展、增创新优势的战略举措。我市是省内唯一跨江发展的城市,长江岸线总长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加快沿江开发对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确保我市“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好地担当起在长江三角洲发展中的职责,接受上海的辐射带动,发挥在南京都市圈的主导作用,我市必须抢抓沿江开发机遇,走跨江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大开发开放力度,努力实现全市跨越式发展。

    为提高规划的实施性和操作性,以南京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为指导,按照“科学布局、有序实施、加快发展”的要求,依据《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南京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编制《南京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

    本规划是对全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的落实,在重点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岸线开发与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城镇建设与发展、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全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进行了细化,是全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的支撑性规划。 

    第一章 规划范围、依据和原则

    第一节  规划范围

    1、本详细规划以2002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期为2010年,部分指标展望至2012年。规划范围为全市11个城区,2个郊县,规划面积6597.6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建设范围为主城区,以及沿江区,即鼓楼、下关、建邺、玄武、白下、秦淮、雨花台、栖霞、江宁、浦口、六合11区,共4728.4平方公里。

    第二节  规划依据

    2、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

    《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

    《南京市城市规划》

    《南京都市圈规划》

    第三节  规划原则

    3、本规划在规划中,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处理好“三方面关系”:处理好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呼应上海、接轨上海,紧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思路;处理好与苏南地区和苏中地区的关系,坚持协作共享,推动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与作用,促进南京都市圈以及南京经济区域的共同繁荣;处理好沿江开发与全市发展的关系,使沿江开发的历史机遇服务于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体现沿江开发在全市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四个一体化”:一体化推进沿江产业集群培育,一体化推进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沿江综合功能完善,一体化推进沿江景观开发。 

   第二章 开发基础与目

    第四节  开发基础

    4、我市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条件,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沿江地区产业集聚初步成形,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规模沿江开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区位自然条件良好。我市地处中国沿海、沿江“T”型生产力布局轴线的交叉点,具有“承东启西、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全市辖十一区两县,土地面积6597平方公里,沿江八区土地面积4606平方公里,沿江开发空间较大。我市岸线资源丰富,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95.2公里(不含江中洲岛岸线),约占全省的22.6%,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一级岸线53.3公里,二级岸线44.4公里,三级岸线97.5公里,占全市岸线比重分别为27.4%、22.7%和49.9%,岸线利用条件总体较好。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2年,我市户籍总人口563.3万人,GDP达到1297.6亿元,约占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总量的7%,占全省的12.2%,人均GDP达22858元。经济发展阶段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速长期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增长水平。

    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现代服务业较为发达,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显著是我市沿江开发的重大优势所在。我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信息中心,第三产业比重居各省辖市之首,经济集聚力和辐射力较强。我市商贸金融业发达,在长三角地区中是仅次于上海的商贸中心城市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我市高校科研单位密集,人才资源丰富,是全省科技创新服务功能最强的城市。

    产业基础较好。我市是全国传统的工业基地之一,全市已形成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车辆制造为支柱,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沿江地区大耗水、大运量、外向型的产业群也已基本成形。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化学工业园、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四个重点开发区(以下简称四大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沿江各行政区也相继建设了规模不等的产业园区,新一轮产业集聚的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较完善。经过多年建设,我市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大为提高,为沿江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过江通道的增加缩短了南北的时空距离,沪宁高速、宁连公路、宁通高速、宁合高速、宁马高速等高等级公路以及疏港公路、绕城公路和一批县乡级公路的建设提高了沿江交通的通达能力。南京港是综合性、多功能的江海中转主枢纽港,港口吞吐量位居全国港口第九位,内河港口第一位。我市是全国八大通信中心枢纽之一,通信设施水平在国内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

    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投资环境得到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等改革改制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江北地区实施的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理顺了关系,整合了资源,为推进沿江开发和跨江发展创造了条件。

    5、我市沿江开发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

    开发层面问题。沿江地区的发展还没有上升到整体性、综合型、一体化开发的层面。这不仅会影响到区域的合理分工,影响到整体合力的打造,还易形成过度竞争和无序布局的局面。

    跨江发展问题。城市跨江分布却长期隔江发展,过江通道建设滞后,江南、江北差距明显。江北地区近全市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上,经济总量不到全市的五分之一。

    滨江形象问题。滨江城市缺乏滨江形象,“城不见江、江不见城”,沿江景观作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改变滨江不见江的现状,是我市新一轮沿江开发需要集中突破的重大问题。

    第五节                   发展目标

    6、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富民强市、实现“两个率先”为目标,实施“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总体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产业化、城市化和功能化建设,以沿江开发促进全市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7、战略定位。承接国际制造业与资本转移的重要载体,展现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带动江南、江北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促进都市圈共同繁荣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8、发展目标。以产业化、城市化、功能化带动全市沿江开发,建设沿江的城市功能带、滨江风貌带,打造沿江的重化工业中心、高技术产业与研发中心、港口经济中心。到2007年,全市实现GDP2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沿江开发“两带”出形象、“三中心”上规模。到2010年,全市实现GDP350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左右,江南、江北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跨江发展新格局;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电力五大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比2002年翻两番以上,达到5000亿元,2003~2010年总投入达到3000亿元左右,四大开发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30%;全市城市化水平提高到80%以上;沿江地区水、气、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2012年左右,全市全面实现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富民强市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城市功能带,围绕提升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加快沿江城市化步伐,以沿江城区、新市区为核心,拓展江南、江北两翼城镇建设与功能开发,形成功能分工明确、规模等级合理、空间布局协调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滨江风貌带,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为目标,整合沿江自然风光、城市风貌,着力凸显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形成融江、城为一体,江南、江北相和谐的风貌带。

    重化工业中心,以推动产业规模化和形成产业链为方向,以产业园、产业带为载体,建设总体实力全国领先、支柱产业优势明显的重化工业中心,成为全省沿江重化工产业带的核心部分。

    高技术产业与研发中心,以高等院校和沿江重点开发区为主要平台,加强对高技术的开发引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沿江的高技术产业与研发中心,成为我省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部分。

    港口经济中心,发挥内河第一大港优势,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联动,发展现代化的港口经济,建设具有较强区域发展带动功能的港口经济中心。

    第六节                   总体布局

    9、以沿江为全市的主发展轴,主发展轴的空间布局上,按照合理分工、各有特色、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和要求,将长江两岸带状区域划分为六大功能区:

    重化工业区。包括西厂门、卸甲甸、山潘、葛塘、长芦、瓜埠、玉带等区域,主要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钢铁集团等大园区、大企业为依托,利用沿江、沿路有利条件,集约化发展重化工产业。

    港口经济区。包括栖霞、尧化、燕子矶、龙潭、靖安等区域,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为主体,结合金陵石化、栖霞经济开发区及仙林大学城,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发展新型制造业。同时,依托龙潭港和龙潭物流园,发展生产型物流业。

    现代都市区。从河西新城区到幕燕地区,建设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与现代化城市景观为一体的都市区。

    江北新市区。包括浦口、珠江、高新区等区域,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功能培育,加快高新区、泰山地区、珠江地区联动开发步伐,加大服务业发展建设的强度。

    工贸产业区。包括西善桥、板桥、江宁镇、铜井等区域,在已有的冶金、建材等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都市型产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

    都市生态区。包括乌江和桥林部分区域、江心洲、八卦洲等,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的都市后花园。

    10、承接沿江主发展轴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沿路发展为带动,形成南北两翼的次发展轴,实现南北联动,跨江发展。

    江南地区注重提高城市化质量,在城市布局上,以东山新市区作为具有比较完备的城市功能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永阳、淳溪镇作为溧水、高淳的地区中心。在产业布局上,以禄口机场为界分为两段,北段依托江宁开发区、江宁科技园,主要布局高新技术及其配套产业,并规划建设城南、禄口物流园区;南段依托溧水、高淳开发区主要布局汽车等装备类制造业和一般加工业。

    江北地区注重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布局上,以浦口珠江片作为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江北城市中心,雄州镇作为六合的地区中心和南京向北辐射的门户。在产业布局上,雍庄以南主要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以北主要布局一般加工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

    11、以主城为核心,形成向外辐射布置的三个产业发展圈层。分别是以主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密集圈、主城到规划建设的绕越高速公路以内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圈、绕越高速公路以外的南京市域的一般加工业和都市农业发展圈。

    现代服务业密集圈。以主城为主,围绕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商务信息等服务业,重点建设“两区五带”:即新街口商贸商务区、河西中心商务区和钟山风光带、秦淮风光带、石城风光带、大江风光带、南郊风光带。

    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圈。主城到规划建设的绕越高速公路以内的地区,包括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市区,是主城产业、科教和人口向外疏散、增量生产力布局的集中区域,也是承接主城向外辐射的重要区域。在产业布局上,依托四大开发区,形成世界先进制造业集中发展的基地,依托仙林、江宁和江北大学城,形成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依托南京软件园、江宁IT产业园、徐庄软件园等,形成软件产业密集区。

   一般加工业和都市农业发展圈。绕越高速公路以外的南京市域,依托溧水、高淳等省级开发区和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层次分明、有一定积聚效应的工业基地;发挥农业科研优势,结合“绿色南京”和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布局高科技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根据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重点建立江宁优质大米、中药材基地,溧水经济林果基地,高淳特色水产养殖和以果蔬制品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浦口花卉苗木基地,六合优质大米、速生林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第三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五节         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

    12、坚持工业为第一方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体化推进沿江产业集群建设,抢抓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机遇,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核心,以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电力五大产业。

    (1)石油化工。发挥扬子石化、扬巴一体化、南化公司、金陵石化等大型化工骨干企业和大型工程的集聚、辐射效应,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联动,以推动产业规模化和形成产业链为导向,建设重化工与精细化工相结合、石油化工与传统化工相衔接的沿江化工产业带,形成原油加工—基础原料—化学中间体—精细化工与日用化工品产业链。重点建设扬巴一体化、扬子乙烯扩产、扬子石化PTA扩产、扬子石化炼油扩产、南京化工园醋酸、红太阳新型农药、巴斯夫公司精细化工园、金陵石化PX等一批大项目,建成产业规模和总体实力全国领先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预计到2010年,形成原油4000万吨左右、乙烯300万吨左右、塑料制品260万吨左右的加工能力,销售收入突破1800亿元。

    规划布局:以南京化学工业园为主体,向东与仪征化工园对接,形成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沿江化工产业带。

    (2)电子信息。充分发挥南京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通讯类、平板显示器、计算机及外设、软件及系统集成、信息家电五大类产品,形成科研开发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软件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重点建设统宝光电TFT面板玻璃模组、翰宇彩欣TFT液晶模组、华日液晶显示、LG—飞利浦TFT—LCD模组、6′和8′半导体晶园片、普天CDMA手机、熊猫CDMA手机、55所砷化镓芯片制造等项目,建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平板显示器基地。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软件产业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规划布局: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计算机及外设类产品制造基地、软件及系统集成类产品制造基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板显示器类产品和信息家电类产品制造基地;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通信类产品、平板显示器类产品、集成电路制造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

    (3)汽车。充分把握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加速扩容以及世界汽车工业大重组、大联合的时机,推进南京汽车工业与国际、国内汽车集团的战略性全面合作,重点发展家用轿车、中重型卡车、各种专用车辆以及相关配套产品,建成产品多元、名牌产品优势明显、具有一定开发能力、总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综合性整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的配套基地。重点建设跃进集团轿车扩产、春兰中重型载货车、长安轿车、长安微型车扩产等大项目。到2010年形成100万辆汽车(其中轿车70万辆)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规划布局:以重大项目带动汽车产业布局逐步南移,形成江宁、溧水两大整车生产基地。

    (4)钢铁。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加快钢铁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调整步伐,把钢铁产业培育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系列,重点发展宽中厚板、热(冷)轧不锈钢板(卷)、耐腐涂层板材等精优冶金产品。重点建设南钢100万吨宽中厚板和150万吨热轧薄板、梅山公司扩产改造工程、华新100万吨不锈钢、联强60万吨不锈钢、泓远20万吨镀锌钢板等骨干项目,到2010年,形成钢2000万吨、特种钢200万吨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规划布局:依托南钢、梅山、联强、华新丽华等重点企业和项目,建设江北、梅山、溧水、龙潭四大钢铁产业基地。

    (5)电力。围绕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重点推进板桥、龙潭两大电源点建设,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增强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配套能力。重点建设苏源热电公司板桥电厂2×13.5万千瓦和2×30万千瓦燃煤机组,金陵电厂3×39万千瓦燃气机组、华能公司4×90万千瓦燃煤供热机组等电厂,预留栖霞七乡河附近80~120万千瓦燃气电厂;建设龙潭、江北、板桥3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扩建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到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8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规划布局:以构建“一环、两厂、三带”为发展目标,实现电力供求基本平衡,高、中、低压电源设施江南、江北合理布局、地区电网受电和传输通道顺畅,达到输、变、配、用电比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