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题

  • 暂无资料

湖南南方谢家振:湖南南方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汇报材料

更新日期: 2009年09月27日 作者: 谢家振 来源: 湖南南方水泥集团 【字体:

    一、湖南南方基本情况

    湖南南方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南方)是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注册资本20亿元,现有坪塘南方、韶峰南方、金磊南方、浏阳南方、宁乡南方、耒阳南方、祁东南方、隆回南方、邵阳南方、常德南方、桂阳南方、安仁南方等12家成员企业。至2009年8月30日止,公司已投产的水泥产能已达1300万吨,在建水泥产能1000万吨;另有:拟建产能1000万吨,拟联合重组产能500万吨。预计二年后,湖南南方水泥产能达3800万吨,占据湖南水泥总产量的60%,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二、湖南南方二年来的运行情况

    在中国建材和南方公司的领导下,湖南南方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开拓,坚持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两手抓,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生产销售平稳运行。

    2008年,生产熟料437万吨,产销水泥513万吨,实现净利润1.52亿元,吨水泥利润达到25元/吨。

    2009年1-8月份,生产熟料500.82万吨,同比增长了22%;产销水泥547.64万吨,同比增长96%;实现销售收入14.85亿 ,同比增长100%;净利润为1.33亿元。预计全年生产熟料900万吨,产销水泥1200万吨,实现净利润3.5亿元。

    (二)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坪塘南方2500t/d项目于2009年元月投产;宁乡南方4000t/d项目于2009年7月投产;韶峰南方5000t/d项目和隆回南方100万吨水泥粉磨项目预计10月份投产;
耒阳南方、常德南方、邵阳南方三条5000t/d和安仁4000t/d熟料水泥项目,计划2010年10月投产;桂阳、阳10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项目,计划2010年4月投产。
与此同时,祁东南方等五条5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的前期报批、规划设计工作正加紧推进。

    (三)节能减排成效显着。

    金磊南方、坪塘南方2×4.5MW纯低温余热发电于2009年3月投入运行;浏阳南方10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和宁乡南方12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将于2009年11月并网发电;隆回南方4.5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和祁东南方3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计划2010年3月竣工投产。

    公司建立健全了环保工作机制,重点检查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的执行情况,派出环保核查小组对各成员企业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环保设施处于稳定运行、达标排放状态。

    (四)管理整合全面加速。

    湖南南方管理整合,按照“五化”(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的要求,拟定了包括净利润、产销量、煤耗、电耗等在内的20大类40小类的关键经营指标(KPI),每一个企业时刻关注这些指标,以先进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标杆,寻找存在的差距,至此各企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八月份以来,湖南南方各企业,成本得到了控制,技术指标明显改善,产能充分发挥,效益显着提高。与此同时,今年加速推行了五集中管理、财务已统一了核算口径,实现了预算管理和收支两条线;采购已实现了机电设备集中招标;销售已做到了区域市场协同、重点工程统一投标。湖南南方在湖南的地位和影响力已越来越大。

    (五)企业文化建设开始起步。

    按照中国建材集团的统一要求和安排,湖南南方加强了“和谐文化”、“绩效文化”建设,全面树立了“创新绩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责任性”的企业经营理念,“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和“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的三宽三力企业文化理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三、体会

    如果没有湖南南方的出现,湖南的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还将处于全国落后位子,湖南的水泥企业依然不大不强,落后产能依然较大,市场竞争更加严重,合理布局更加无秩。

    四、建议

    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目前,湖南水泥落后产能比重还比较大,建议在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同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2、加大扶持龙头企业的力度。政府应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重组和发展壮大,努力避免无序竞争,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3、严格控制水泥投资规模。以省为单位,年人均已达到一吨产能(含已审批)的省市区,实现项目限批。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