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老国企 新鲁南

——记鲁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更新日期: 2020年06月16日 作者: 鲁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字体: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 企业——鲁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 鲁南水泥厂,是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 目,是我国自行设计、主机设备国内制 造、采用国际先进的窑外分解技术、第一 个同时拥有2  条日产2000  吨新型干法生 产线的大型现代化水泥企业。工厂始建于 1987 年4 月,1991 年5 月2条线全部建成 投入试生产,1994 年3 月通过国家正式验 收,当年生产水泥达到130 万吨的设计能 力,实现了当年验收、当年达标达产,被 誉为“新型干法的一面旗帜”,一代鲁南 人用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实现了中国大水 泥工业的梦。

30  多年过去了,鲁南中联伴随中国 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其过硬的质量赢得 了客户,也赢得了市场。产品先后应用于 外交部大楼、厦门国际机场、南水北调工 程、北京西客站、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工 程,并销往韩国、泰国、孟加拉国、印 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受 到国内外用户的赞誉。1998 年11 月, 当 时的鲁南水泥厂加盟中国新型建筑材料 有限公司(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前身), 1999 年6 月,作为核心企业进入新成立的 中国联合水泥,实现了从工厂制进入公司 制的轨道,为公司腾飞发展插上了翅膀。 进入中国联合水泥后,从1999  年下半年 开始,通过改革、改制和加强企业管理, 使鲁南中联初步建立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 度,不仅使企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大幅攀升,更重要的是使企业 从一个传统体制下的困难企业变成了一个 充满活力、业绩优良的公司。2003 年6 月

6  日,时任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宋志平第 一次到鲁南中联视察指导工作,称赞鲁南 中联是一个“有思路、有激情、有作为” 的团队,是一个“有创新、有活力、有前 景”的企业,并提出了要把鲁南中联打造 成中国建材集团样板企业的希望和要求。

为了不负宋志平董事长的殷切期望, 鲁南中联按照中国联合水泥的战略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技术、管理与人才优 势,通过改造、新建水泥熟料、粉磨生产 线,不断完善市场和产业布局。2004 年12 月底和2005 年8 月底, 鲁南中联5000t/d 水泥熟料生产线和菏泽中联三期100 万吨 扩建工程先后实现点火和投产,给鲁南中 联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2006 年起,中国联合水泥加快联合 重组的步伐,产能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国 家重点扶植的大型水泥集团之一。鲁南中 联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断苦练内功,在自 身发展的同时,发挥了中国联合水泥核心 企业的积极作用,为新建和重组企业输送 了数百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和水泥行业 产能过剩的不利局面,鲁南中联积极响应 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联合水泥关于延伸产 业链来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 指导思想。2012 年,鲁南中联先行先试, 在中国联合水泥内部率先建设了一条年产 200 万吨骨料生产线(2018年实现了年产 400 万吨骨料的扩容),成为中国联合水 泥第一家配备骨料生产线的企业,为中国 联合水泥骨料业务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在向水泥产业相关联的上游发展的同 时,不断向下游延伸,2018年鲁南中联 还在中国联合水泥内建起首家水泥制品公 司,产品达到了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受 到了用户的好评。

鲁南中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 议,向国外水泥企业和国内水泥企业提供 运维和技术服务,将人员多的“旧能量” 积极进行转化为“新动能”。

 2018 年12 月,宋志平董事长在青州 中联调研时提出了“水泥+”业务的发展思 路,鲁南中联正按照这个思路不断前行。鲁 南中联在目前“水泥+熟料+骨料+商品混 凝土+技术服务+水泥制品”的基础上,建 成了消化处理污染土和其他垃圾废弃物的企 业,提出了力争在未来的3 年内完成整合当 地资源建成2 个建材园区的构想,并提出在 现有年实现5 亿元利润的基础上,力争进入 “10 亿元俱乐部”的愿景目标。

鲁南中联,已不是当年的那个传统 的“老国企”,而是一个亮丽的“新鲁 南”。她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水泥不 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征程。

面对充满希望的未来,鲁南中联决心 在中国建材集团、中国联合水泥正确领导 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把鲁南中联 做成中国建材“水泥+”业务的排头兵、 “三精管理”的样板间,为实现中国联合水 泥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