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题

  • 暂无资料

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访谈录

李叶青接受中央电视台《证券时间》采访

更新日期: 2007年08月28日 【字体:

      2007年7月21日,中央电视台《证券时间》栏目对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进行了专访,数字水泥网对采访视频内容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在华新百年庆典之际,献给水泥行业同仁。

      2006年3月,世界第二大水泥制造商豪西姆决定投资1.25亿美元增值华新水泥增发股份,拥有绝对控股地位,2006年11月,这项交易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但政监会的批复却迟迟没有到来。

    有研究员预测,如果华新的定向增发在短期内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那么资金的紧张将成为华新扩张的制约。2007年4月20日,华新水泥发布公告称,将发行5亿元的短期融资券,这似乎为评论员的预测平添了一个注脚?

    于此同时,围绕华新水泥未来发展的争议,也开始出现。有报告认为,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大。加之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华新未来的日子并不好过。

    2007年6月18日,在河南信阳举行的新项目奠基仪式上,华新水泥李叶青宣布:华新水泥的百年庆典活动拉开序幕。那么华新水泥将如何化解眼前的问题和困难?她的第二个百年又将从哪里启程呢?

      记者:应该说无论是从华新企业的运行状况,还是从你们的财务数据,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企业,它所焕发出的这种新的活力。但是我现在非常想知道,作为华新的总裁,那么在你的眼里,华新自身是不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风险?

      李叶青:现阶段,我觉得一个是负债比率比较高,公司的负债率已经突破了70%,当然这个比例相当于一家水泥类的企业来讲是偏高了,第二就是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你的资源配置是否能跟的上,一个是财务风险,一个是资源配置的风险,我认为是这两方面。

      记者:采访之前,我看了很多华新的研究报告,大家对你的估值,好像差异并不是太大,但是对你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争议,比如说,对你产业布局上的一些争议。有研究人员认为,目前华新好像处在一种被包围的态势下。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李叶青:我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因为要说这个布局上的问题,在中国整个大陆,它就是一种互相竞争的关系,就是一种包围和被包围的关系,我们的布局是非常清楚。最发达的地区,我在苏州,在南通,我有工厂;在中部湖北、河南、像湖南;在欠发达的地区,像云南、西藏,我都有厂,所以我们的布局来讲应该说是,在风险上是相对分散的。

      记者:我们以长江流域为例,你在下游华东地区的生产企业,从目前情况来看,基本上处于亏损的状态,那么上游的西部地区,尽管你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有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它原来的基数比较小,但是要命的是,那里的市场的容量也是比较有限的,问题就来了,你在下游亏损,在上游地区可活动的空间,好像也有限,你怎么办?

      李叶青:在下游地区的亏损不是我一家,这是中国整个水泥行业过度竞争的一个过程,我的主要生产基地是在我们的中部地区,我的生产能力集中了有1000万吨以上,那么在西部地区,虽然这个量不大,但是它潜在的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我已经提前占领了最好的一个位置点,反倒的风险是最小的。

      记者:华新会不会减少对华东地区的投资?

      李叶青:理论上是这样的。

      记者:你刚才谈到了过度竞争的问题,它有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很容易引发价格大战。

      李叶青:我们不希望打价格战。但是我绝对不怕打价格战!

      记者:那你的底气来自哪里?

      李叶青:我们靠我们两方面的优势,第一就是我选择的地理位置的优势,我的工厂最靠近资源、最靠近运输条件、最靠近市场。未来的竞争靠什么?那就是靠成本!你如果说竞争的话,打价格战的话,我的运行成本最低,我的物流成本最低,我有什么理由怕呢?

      记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华新和外资的这种合作,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对行业来说,这种竞争的态势,恐怕就会更加的严峻。他们的看法是:你华新现在位居华中地区,同时守着长江水道和京广铁路,可以北进河南、南下两广。如果真形成这样的态势的话呢,势必会使得业内的这种竞争更加激烈。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李叶青: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华新的位置是不错,外资进来的也不错,但是我们应该想一下,它进来干什么?我的理解就是它们是为谋利而来的,它一定要维持它的一定的成本。

      记者:有人推测,华新下一步可能更多的并购周边具有资源的水泥厂,做大规模,拥有定价权,增强和上游像煤炭等能源企业的谈判能力。华新下一步会不会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去运作?

      李叶青:并购取决于和你的生产是互补的,如果不是互补的话,我觉得这种并购的意义也不是很大,但是肯定来讲,未来5年,华新将有更多的精力,来投入到并购这方面来。

      记者:刚才我们谈了那么多的战略问题,我想现在来谈点战术上的问题,通过这两天的采访我知道,华新目前正在进行一个大规模的“慧眼工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

      李叶青:实际上说的通俗一点,就是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我的财务、我的供应、销售、我的生产、我的设备管理、我的人力资源、我的技术都会在这个平台上,我可以坐在我的总部的这个平台上,我可以清楚的看到公司的物流、资金流和资产的流动。我认为这是未来华新想要打造一个更加大、更加强、更加有效率的而且让整个公司的监管不失控的一个前提和平台。

      记者:这个投资规模有多大?

      李叶青:这个投资大概要1个亿人民币。

      记者:这么大的一个投资 ,它对你未来业绩的提升贡献有多大?

      李叶青:ERP历来就是争论的焦点,但是我认为,这个不是给企业创造多少效益的问题,是能不能充分的化解企业风险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让我管理和控制住,整个所有分子公司运行的一个信息管理平台的话,这个风险是多大?恐怕他的回报不能以收益来回答。

      记者:你的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现在进行的怎么样?

      李叶青:从今年到明年,我们大概有14条余热发电生产线将开始建设。

      记者:那么这些项目投入运行之后,对你生产成本的降低幅度会有多大?

      李叶青:一吨水泥可以降低大概8块钱,6到8块钱。降低是一个方面,我更看重的是在整个国家能源不足的情况下,节能的这个效力。

      记者:我知道华新出口水泥的量是很大的,你们测算过没有,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以后,对你带来的影响幅度有多大?

      李叶青:可以说今年对我们的影响几乎没有,我对出口的战略就从来没有把它定义为我们的一种经营战略,我始终把出口定为一种弹性战略。如果政策不好,价格也低,我就缩回来,所以我不是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我一直把它定义为调剂余缺的一个市场。

      记者:那么价格呢?您认为这几年水泥的价格整体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走势?

      李叶青:总体上应该是上升的。因为现在能源价格在上涨,但是也不排除在一些阶段会由于这种诸如出口退税取消以后,出口水泥反压国内以后,影响国内局部地区的市场产生下滑。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很想知道豪西姆对华新的绝对控股最终获批的可能性到底会有多大?

      李叶青:因为现在我们也做一些方案上的调整,本来豪西姆投资到中国不是说一定要绝对控股,它当然现在实际上已经是第一大股东,它还会维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在这种条件下,我认为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被批准。

      记者:也就是说,存在着从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的这种可能?

      李叶青:而是肯定!

      记者:那么豪西姆的进入,到底给华新带来了什么?

      李叶青:从上到下的经营理念的变化,我觉得是第一重要的。第二就是可持续发展,关注环境、关注周边的社会环境、关注企业的运营环境。第三他给我们带来技术上的一些理念,对我们的影响可能是无形的,但是实际上对企业的提升会变成有形的。

      记者:华新失去了什么?

      李叶青:对华新来讲,我觉得可能是失去了一些自由度。豪西姆进入华新以后,当然对我们的运行的自由度限制要大一些,是我们都在管理,每一件事、每一个经营、每一个决策、每一个事情,都是我们来做出。但是他要问为什么,你要给他讲明白,要把你的逻辑给他讲明白。如果你讲的这个事情不符合逻辑,他可能就说:不能这么做!你想拍脑袋不可能的,想拍胸脯是没有人相信你的,拍屁股你是绝对做不到的。这就是自由度的限制。

      记者:再问一个直率的问题,我承认华新具备在未来的行业竞争当中最终胜出的这种可能。那么最终的这个胜利,是华新的胜利呢,还是豪西姆的胜利?

      李叶青:华新一直是华新,豪西姆只是华新的股东,我不想说未来的胜利是华新的胜利,未来的胜利一定是中国水泥工业的胜利。

      记者:在与豪西姆合作的过程中,你认为最难的是什么?

      李叶青:最难的是沟通,不是语言的问题,文化背景不一样,所处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不一样。

      最后李叶青表示华新水泥将会成为中国最受人们尊敬的建材企业,它一定有最好的运行质量,最低的能源消耗和环保排放指标,良好的社会和周边关系,员工的满意度,生产的规模和市场能达到8%~10%之间的全中国市场份额。

      1964年2月李叶青出生于宁夏石嘴山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60年代支援西北的南方人,在李叶青身上具有西北人的性格、也有南方人的思维。

    1980年李叶青考入武汉理工大学建材专业,从系与水泥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3年,19岁的李叶青来到华新水泥厂实习,这是他与华新的初次见面。当时的李叶青也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将和华新这家企业紧紧连在一起。

    1984年大学毕业后,李叶青做了大学教师,但是他不甘于就这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华新与李叶青取得了联系,李叶青当时有一种信念:华新需要重新焕发青春!

    1987年10月,23岁的李叶青离开武汉工业大学水泥工艺系,来到华新水泥厂。

    29岁出任副总经理。

    35岁升任总经理。

    视频点播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