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资讯详情

全国复工陆续开启 战疫情稳经济齐发力

更新日期: 2020年02月12日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体:
摘要:连日来,全国复工复产陆续开启,部委、地方、企业积极行动,努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稳定经济运行。

一手抓防控疫情,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在抗击疫情前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复工复产的基础和前提。在经济发展前线,促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这是保障疫情防控物资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疫情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连日来,全国复工复产陆续开启,部委、地方、企业积极行动,努力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稳定经济运行。

全国复工陆续开启 防护生产两不误

戴好口罩、帽子,酒精免洗洗手液消毒擦拭,测量体温正常后方可入内……这是2月10日正式复工以来,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上班前的必备“三部曲”。“企业一季度的订单早已排满,根据灵活调配的原则,目前生产基本能跟上订单量。”该公司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从全国情况看,除湖北外的各省(区、市)正在逐步复工复产,特别是关键医疗物资、能源、粮食、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企业均已陆续开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1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据2月10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的最新数据显示,口罩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超过76%,防护服企业的复工率为77%,全国重点监测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率为94.6%,煤矿复产率57.8%,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供应充足,民航、铁路、水运运输网络正常运营。

“两手抓”暖招实招频出 政策清单精准“减负通阻”

一手要打好疫情阻击战,一手要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聚焦企业当前面临的返工人员和防疫物资不足、产业链上下游不配套、资金压力大、交通物流不畅等诸多难题,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推出政策组合拳,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地方也纷纷采取管用办法、创新务实举措,给企业复工复产注入“强心剂”,吃下“定心丸”。

复工复产,首先要破解员工返工返岗以及复工后防护难题。丛亮表示,要分批有序推动错峰返程返岗。重要国计民生领域要立即复工复产,重大项目要及时返岗、尽早开工,其他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可暂不开工,疫情高发地区和非紧迫岗位可适当延期返程。

此前,人社部等5部门印发通知,指导农民工等人员做好返岗务工的相关防护,指导企业做好卫生防疫、检测仪器及药品配置等。

复工复产,还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要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企业的复工复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11日在全国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分类分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要推动大企业重点项目顺次复工复产,要对复工复产的要素进行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及时协调解决用工、原料、资金不足等问题。制定煤电油气供应保障预案,防止区域性、时段性短缺或价格大幅上涨。

复工复产,交通顺畅也是关键保障。交通运输部日前要求保障农民工输入输出地的相关客运线路顺畅运营。相关部门还要求,将防疫物资、关键原辅料、重要生产设备及零部件、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等纳入应急运输保障范围。2月10日起,申通、韵达、中通、德邦、宅急送等物流快递企业全面恢复运营,为保障物畅其流再添一份力。

复工复产,中小企业要克服的困难更多。工信部日前出台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扶持等六方面20条措施,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实现有序复工复产。

地方层面,云南等地也纷纷出台应对疫情有序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在推动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推出一揽子实招。山东不少地市则简化企业复工备案流程,“一企一策”指导帮助企业制定复工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协调解决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等困难问题,增强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

“目前公司恢复在线办公,提前做好复工防控疫情各项准备工作。”赛维集团董事长甘胜泉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江西等地对纳入本地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中的中小企业加强政策落实和服务。在此特殊时期,这些举措对企业有很大的支持。

增强免“疫”力 经济平稳运行动能足

迎难而上,生产在恢复,信心在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一方面纷纷展开共享员工等方式共渡难关,一方面鼓足干劲寻找新机遇。疫情防控下,在线办公、线上教育等成为“刚需”,“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经济创新模式层出不穷。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